葡萄苗栓皮病是由一種潛隱性病毒侵染而引起,這種病害發生可能會導致果枝干死等現象。葡萄苗栓皮病在世界葡萄產區分布較廣,在大多數歐洲葡萄品種和美洲種砧木上表現潛隱,嫁接在山葡萄、貝達葡萄砧木上,癥狀明顯。近年來中國一些葡萄園也發現此病危害。一、葡萄苗栓皮病的癥狀:多數品種病株只表現生長衰退,而沒有栓皮病的特有癥狀。只有幾個品種的癥狀較為典型,如Palomino、PetiteSirah、Mondeuse、品麗珠和Gamay。主要表現為:春季發芽晚,在生長早期,每個蔓上會出現1或多個死果枝,蔓柔軟下垂,基部的樹皮開裂。生長季后期,蔓呈淡藍紫色,而在已木質化的蔓上可散生未木質化的綠色斑塊。早春病葉小而呈淡白色,生長季后期葉緣下卷,紅色品種葉片的葉肉和葉脈全變紅色,比健株或卷葉病株晚落葉3~4周。在佳利釀的病株只表現葉片褪色,即早春呈淡黃色,夏季仍不消失。品種PetiteSirah生病后也有時出現類似的黃葉癥。二、葡萄苗栓皮病的病原:現在認為栓皮病是病毒病,雖然它們的病原尚未肯定清楚。屬于黃化病毒組織的葡萄病毒A(GVA),該病原初是從意大利有小凹陷癥狀的葡萄樹干分離出來的。但是,有些病毒是與在卷葉病上發現的相同。這樣,病害是由一種或多種病毒引起的設想,仍是根據嫁接和傳毒媒介的傳染性能確定的。三、葡萄苗栓皮病的發病規律:病害主要通過帶毒的繁殖材料自然傳播。在歐洲尚沒有觀察到田間蔓延,墨西哥和以色列曾報道栓皮病毒能自然蔓延。粉蚧(Planococcusficus)可傳播栓皮,也有報道證明指示植物LN-33表現癥狀。四、葡萄苗栓皮病的鑒定和檢驗方法:1、觀察田間癥狀。僅能作出初步診斷,因為不同品種的癥狀反應不盡相同,反應典型的品種不多,不典型的品種占多數。2、指示植物檢驗。常用的品種有LN33、晶麗珠。嫁接方法不同潛育期長短也不一樣。如用嵌芽嫁接接到LN33上,潛育期為3~15個月;而綠枝嫁接法,僅為1個月。LN33很感病,癥狀嚴重而典型,易識別。其主要反應為病株矮化;葉小,向背卷,變紅;蔓基部腫大,皮縱裂,裂口木栓化,以致皮粗而老化,蔓軟而下垂呈“S”形,常于嫁接后或第二個冬季枯死,次年基部的芽若能萌發出新梢,則癥狀明顯變輕。五、葡萄苗栓皮病的防治方法:1、選用無病毒母株進行無性繁殖,可以收到很好的防治效果。2、脫毒處理。對于較優良的品種,從田間已無法選出無病毒母株時,才有必要放在38℃、適合光照下處理98天或更長時間,再取莖尖進行組培,經檢測,擴大繁殖后用于生產。帶病毒的嫁接苗,初幾年生長結果正常,但隨著樹齡增加,接穗膨大,表皮粗糙而縱裂,嫁接苗木接口上下木質部出現不規則的溝槽和凸凹病狀。樹勢逐年衰弱,生長阻滯,幾年之后接穗部死亡。